木偶葡國餐廳

木偶葡國餐廳

為於氹仔舊城區,官也街的入口處,一棟三層高、經典葡式建築的木偶葡國餐廳,醒目的豎立著。經歷了三十多個寒暑,「小木偶」也由本來的大排檔長大成今天樓高三層的「大木偶」,即使風大雨大仍然守在那裡。

民以食為天

木偶葡國餐廳於一九七七年由土生葡人白達明先生創立,時至今日,咖啡炒蟹、馬介休球等菜式早已成為店鋪的招牌菜,不少外地來的旅客來到澳門都指定要來木偶葡國餐廳,試一試正宗的葡國菜。

到了今天,店鋪的營運已交由白太太處理,員工數量也由最初的兩個廚師、兩個侍應,發展到今天部門分工仔細、員工約有幾十人的系統化管理。但不變的是,廚師們都是由白先生親手教育出來的,而且白先生對食物的執著更是值得尊敬。

白先生生性熱愛美食和烹飪,自小就跟家中的三名廚師習得一身好廚藝,加上喜愛嘗試新菜式,令本是水警的白先生,在廿二歲的那一年開設了木偶餐廳,一圓自己愛吃又愛煮的夢想。由於當時白先生仍是警隊中成員,但同時要經營餐廳,故他經常在執勤期間穿著警員制服、陀著槍,卻偷偷跑回餐廳帶著圍裙在廚房裡煮菜,白先生更笑說當時的上司也拿他沒辦法。過了一、兩年,白先生便辭去水警的工作,專注發展木偶葡國餐廳。

小木偶變大木偶

十年樹木百年樹人,白先生在建立餐廳以及培養人才實是不遺餘力。白先生憶述最初經營木偶葡國餐廳時,廚房只有十隻杯子,員工加老闆也只有四個人,故經常出現菜來不及煮、碟來不及洗的情況,而且因為是露天的關係,每次下雨就顯得格外狼狽,雖然餐廳頂部有拉上帆布,但顧客也難逃被淋濕的命運,白先生更笑說,每逢下雨,桌上的湯總是越喝越大碗的。很來生意轉好,店面便開始擴充,一九八九年開始有空調,生意便做得更好。

直到今天,小木偶已經長大了,但白先生並沒有因此而忘本,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,更珍惜往日的一切。就好像是現時木偶餐廳的外觀,其實就是參照白先生小時候的居所而設計的。由於白先生的父親是消防局局長,所以白先生就住在鏡湖馬路那所消防局裡面,並在那裡長大。為了紀念自己的家、自己的童年,白先生就特別的將現在的木偶葡國餐廳按著自己的家來設計,外牆上還刻有父親名字的樓名「邊那總監大廈」,盡顯白先生的念舊和人情味。

順流逆流

三十多個寒暑也不可能總是平淡的,高潮低潮使得木偶葡國餐廳的閱歷更豐富。最初經營時,客人都以澳門人為主,約在五年後,「木偶」這個名字開始為外地人所認識,來訪的旅客,特別是香港旅客也日漸增多,生意越做越好。但後來遇上金融風暴,加上澳門將要回歸前治安變得很差,使得往日常來的香港旅客幾乎完全消失,生意變得十分冷清,很多時甚至會提早半小時就關門。

但白先生並沒有因此放棄,終於在澳門回歸後,治安改善了,經濟也回穩了,香港旅客又再回來,加上內地開放自由行,令餐廳的生意又活起來。現在外地旅客大概佔一半的生意額以上,但不論客從何來,白先生也同樣的用心去招待,所以有不少客人都一次再一次的回到木偶葡國餐廳,有些更是從兒時就開始光顧,到後來長大成人、成家立室,生兒育女,仍然不離不棄。可見,木偶葡國餐廳不管順境逆境,依然能保持食品質量和服務質素,這便是留住客人的秘訣。

身退心不退

現在白先生已不是當年的年輕小伙子,要再進廚房烹調美食實在太困難,但白先生依然堅持每天坐鎮在餐廳中,更打趣的說現在自己每天只懂得罵東罵西,其實他靠著觀察客人吃東西時的表情反應來監督食品質量,偶然還會來個突擊檢查,要求服務員幫他點菜,但不準告訴廚師是白先生點的,好讓廚師顯示出最真實的一面,這都表現出他對餐廳出品的執著,因為白先生堅信,食物和服務品質才是留住客人的關鍵,「客人才是老闆」。

舊菜新吃

然而隨著時代變遷,客人的口味和要求也在不停改變,除了普遍要求少油少鹽之外,一些較為油脂高的餸菜現在也較為少客人選擇。好像是紅豆豬手等經典葡國菜式,以前總是賣個滿堂紅,白先生憶述曾經有一次,所有的豬手都賣光了,只剩下少量的紅豆和汁,但客人還是要繼續點,沒有豬手也沒關係,可見那道菜的受歡迎程度。

另外,受著食材的限制,有時也不得不作出改變。有如木偶葡國餐廳的招牌菜「牛仔肉」,在澳門還有牛房的年代,白先生總是親自前往牛房挑選小牛,並在需要的時候才宰牛,令到客人所吃的永遠都是最新鮮的牛肉。可是隨著牛房的消失,木偶葡國餐廳也只好選擇由美國、澳洲等地的牛肉,有些長期光顧的客人也會表示,很懷念往日那種牛肉的鮮味。

不過,面對客人品味和食材的變遷,木偶葡國餐廳依然努力的盡善盡美,在配合客人口味的同時,亦致力保留葡國菜的傳統風味,再加上創新的元素和菜式,並且對食材和出品的品質都進行嚴格挑選,才能在三十多年來一直屹立不搖,並且廣為大眾所認同。

  • Digg
  • Del.icio.us
  • StumbleUpon
  • Reddit
  • Twitter
  • RSS
AD

傳承創新—百年老店佛笑樓

傳承創新—百年老店佛笑樓

百年老店

佛笑樓由1903年開業至今已逾一個世紀,老舖初期設於清平直街,深受當時的逹官貴人喜愛,成為商人們主要用作談生意的場所。在以前的澳門,這類型的餐廳已是高消費項目,是市民心目中很高檔的食肆,所以來到佛笑樓用膳的客人一般都是大商名賈。後來因為業務擴展,遷到繁華的福隆新街。

氹仔新店

在2006年和2009年,佛笑樓分別於皇朝酒吧街以及氹仔地堡街開設新店。位於氹仔的佛笑樓3一反過往高檔、高消費的經營模式,主力於家庭式消費群,一客焗豬扒飯深受親子家庭喜愛。為了方便上不到梯級的客人,佛笑樓特意選擇在地堡街開設地舖,利用鄰近旅遊區以及離島車位充足的優勢,吸引親子家庭光顧。新店裝璜跟老店的懷舊外貌及以紅色外觀的皇朝店有所不同,以清新綠色為主調,採歐陸式設計,餐廳最多可容納100位作私人派對。除了保持老店的品質外,更加入不少新款及懷舊葡菜 。例如只限氹仔3店才有的葡式紅酒燴雞。其中紅酒是用了佛笑樓代理的葡國特選砵酒來烹調,味道尤為香濃。

傳承創新

佛笑樓雖說是百年老字號,但在漫長的歲月里仍不斷創新。昔日佛笑樓的下單流程,還是採用「煙囪式」落單,單憑員工記憶,記下所有的菜式和價目,較容易出錯,隨著近年商業模式漸趨電子化,佛笑樓自身的經營模式也採用全面電腦化運作,為了保持新店的質素,新舖的員工大多從舊舖調過來,同時讓舊員工慢慢熟習新的模式,做到盡善盡美。另外,佛笑樓亦是澳門最早期引入代言人構思的食肆,曾找來鄭丹瑞、盧海鵬做代言人,成為很多本地店舖的借鏡。

一脈相承

百年以來,佛笑樓一直由黃氏家族一脈相承地經營,從未間斷,所以歷經百年卻味道依然,馳名葡國特式的地道澳門菜式,到今天已經傳到第三及第四代。其中正宗的石岐燒乳鴿,採用祖傳秘方特別炮製,縱使飽歷時代的變遷,卻依然備受愛戴。

佛笑樓落戶氹仔後深受遊客和本地市民喜愛,在以茶餐廳式食肆為主的地堡街上,開創出具格調的食店,為節日聚會提供了一個好去處,讓在氹仔渡過情人節的情侶多了個選擇。傑出的表現為佛笑樓贏得了多項榮譽,包括旅遊工績勳章、萬事達卡大獎等獎項。隨著銀河渡假村以及金光大道的娛樂項目陸續落成營運,對於氹仔的前景,佛笑樓滿懷信心,也許他日在大型酒店的商店街內,也會看到佛笑樓的踪跡。

佛笑樓的特色菜式:

l   石岐燒乳鴿

餐廳第一招牌菜。選用肥美嫩身的乳鴿。烹製時採用近百年的祖傳秘方, 確保其肉質鮮嫩香滑。

l   蒜茸茄汁炒蜆

一如葡國注重香濃口感,同時加入東方注重清新原味嘅風格,烹調較為獨特,口感濃帶微辣。

l   非洲雞

葡人從非洲傳來澳門嘅特式菜式, 經大廚改良令菜式加入東方色彩 , 肉質經過爐火的烤烘,份外香嫩, 且濃郁滑嫩。

l   葡式咖喱炒蟹

咖喱的風味與濃香而又維持蟹肉的鮮味, 成了佛笑樓咖喱的秘訣。

l   梳乎厘

金黃亮麗,清香撲鼻 ,像棉花一樣軟滑。

簡介:

佛笑樓3 (氹仔店)

地址:澳門氹仔地堡街181-185號地下 (大利豬扒包對面)

電話: Tel: (853) 2882 5257

  • Digg
  • Del.icio.us
  • StumbleUpon
  • Reddit
  • Twitter
  • RSS

特色小食店

澳門可謂薈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,中國菜、日本菜、韓國菜和泰國菜也是應有 盡有。此外還有音樂酒吧、葡式咖啡室。最吸引人的還是當地正宗的葡國菜和各種 小食店的特色小吃。

葡國雞 
  葡國雞是葡國人從非洲及印度食品中學到的將整雞、馬鈴薯、洋蔥、雞蛋、和翻紅花,配以咖喱鹽制而成的美食。其特點為香味濃郁、雞肉鮮嫩可口、咖哩只有香味 並沒有多少辣味,所以不吃辣的人也完全沒問題。 它是全套葡國菜的主菜,一般與佐餐酒配合則風味更佳。 
  推薦店:新口岸葡國餐廳,北京衍村近,利澳酒店對面。 

青菜湯 
  青菜湯是用馬鈴薯蓉、葡國臘腸、生菜、橄欖油(葡國菜、食品必備配料)一起熬制而成的,風味獨特,是一道很有特色的葡國菜。 

馬介休 
  馬介休來自葡語Bacalhau,是鱈魚(codfish)經鹽醃制但並不風乾保存而成,是不少澳葡式美食的主要材料。不少茶餐廳都有馬介休菜式供應,各位來到澳門記得一試,凡是葡國餐廳都有供應(部份普通餐應也有),味道也不會相差太多。

  • Digg
  • Del.icio.us
  • StumbleUpon
  • Reddit
  • Twitter
  • RSS
 Page 46 of 46  « First  ... « 42  43  44  45  46 

尋味離島 is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主题 and 电动汽车论坛.